查题网
高校
商业文化
截止02-12,该科目累计收录道题目。
返回课程列表
明后期,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,劣质米交租,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,拖欠地租“渐以成风”,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,“于是称贷(借高利贷)完官而田主病”。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() A.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.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.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.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E.
查看答案
2021-09-18 00:49:12
唐太宗说:“工商杂色之流.?止可厚给财物,必不可超授官秩,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,同坐而食。”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() A.防止官商勾结 B.维持社会等级 C.重义轻利 D.重农抑商 E.
查看答案
2021-09-18 00:49:00
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,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。但不久,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。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() A.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.人口压力过大 C.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 D.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,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E.
查看答案
2021-09-18 00:48:49
据资料统计: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,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,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、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,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。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。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() A.“重农抑商”和“闭关锁国”政策的压制 B.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.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.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E.
查看答案
2021-09-18 00:48:37
在徽州地区的读书人家常见一副对联:“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,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。”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() A.秦代 B.唐代 C.清代 D.汉代 E.
查看答案
2021-09-18 00:48:25
嘉庆六年(1801年)到道光十八年(1838年),唯一的对外通商出口城市——广州的关税达到185万两白银。嘉庆五年(1800年)到道光九年(1829年),全国每年出口的棉布达百万匹以上。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,备受英国人的青睐。这种状况表明() A.中国开辟了广阔的外贸市场 B.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 C.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 D.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E.
查看答案
2021-09-18 00:48:13
史书记载: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“一街辐辏(集聚),遂倾(超过)两市,昼夜喧哗,灯火不绝,京中诸坊,莫之与比”。材料中没有反映出() A.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.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.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.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E.
查看答案
2021-09-18 00:48:01
据统计,乾隆二十五年(1760)到道光十三年(1832),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,增加了15.6倍;英国从中国输入第4页,共10页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,增加了10.26倍。这反映了() A.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 B.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社会动荡 C.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 D.闭关锁国下外贸仍有一定发展 E.
查看答案
2021-09-18 00:47:49
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清朝前期,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,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。对上述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是() A.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使商品经济被轻视 B.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利益 C.农业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D.国家人口以农民为主,没有广阔的商品市场 E.
查看答案
2021-09-18 00:47:38
清乾隆年间苏州《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(杭州)会馆碑》记载:“商贾捐资,建设会馆,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,或存货于斯,或客栖于斯,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”.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() A.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.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.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.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E.
查看答案
2021-09-18 00:47:27
首页
上一页
...
11
12
13
(current)
14
15
...
下一页
尾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