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开放大学 / 幼儿园课程论
阅读下面的材料,完成后面的问题。
大班语言活动《想办法》
在大班语言活动“想办法”中,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:“爸爸妈妈不在家,小明在家玩气球,一不小心,气球飞到了柜子上,这可怎么办呢?
幼儿七嘴八舌,想出了各种办法。
丁丁:“拿把梯子爬上去。“
教师点了点头:“嗯,这是一个好办法。不过小孩子爬梯子比较危险,谁能想到一个即安全又能拿到气球的办法?“
明明说:“搬个凳子站上去,就够的着了。“
教师伸出大拇指赞扬了明明回答。
其他的幼儿见状,都举手,纷纷回答:“拿个棍子弄下来“……。教师一一给予肯定。待幼儿的回答出现重复时,教师出示第二张图片:”大家瞧,小明的家里有什么?“
幼儿纷纷举手:“有床、拐杖、凳子。“
教师对幼儿的回答感到满意,脸上始终保持微笑,然后提问“小明能不能用这些东西想办法把气球拿下来呢?怎样做到既能拿到气球,又保证安全?
一位幼儿马上站起来回答:“只要把凳子搬到柜子旁边,小明站上去,用拐杖一钩,气球就可以拿到了。“
教师回应:”嗯,说的真好,这样就能拿到气球,还很安全。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?“
又一位幼儿站起来,重复了相同的回答,教师同样给与表扬和肯定。如此,教师请了三四位幼儿讲述办法,幼儿除了语言组织稍有差异,给出的答案都是重复答案。
教学进行到15分钟,幼儿开始出现跟同伴窃窃私语,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。此时,教师总结“小朋友们说的真好,真会动脑筋,气球飞到柜子上,我们只要像小明一样先搬个凳子,再站上去,拿个拐杖或者差不多的木棒,一钩一碰气球就能飞下来了。我们要向小明一样,做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。”
活动结束。
参照教材二维码“中班数学活动《小兔分萝卜》”和“大班社会活动《成长的烦恼》”中的两个活动方案,为材料中的活动编写一个活动方案。
大班语言活动《想办法》
在大班语言活动“想办法”中,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:“爸爸妈妈不在家,小明在家玩气球,一不小心,气球飞到了柜子上,这可怎么办呢?
幼儿七嘴八舌,想出了各种办法。
丁丁:“拿把梯子爬上去。“
教师点了点头:“嗯,这是一个好办法。不过小孩子爬梯子比较危险,谁能想到一个即安全又能拿到气球的办法?“
明明说:“搬个凳子站上去,就够的着了。“
教师伸出大拇指赞扬了明明回答。
其他的幼儿见状,都举手,纷纷回答:“拿个棍子弄下来“……。教师一一给予肯定。待幼儿的回答出现重复时,教师出示第二张图片:”大家瞧,小明的家里有什么?“
幼儿纷纷举手:“有床、拐杖、凳子。“
教师对幼儿的回答感到满意,脸上始终保持微笑,然后提问“小明能不能用这些东西想办法把气球拿下来呢?怎样做到既能拿到气球,又保证安全?
一位幼儿马上站起来回答:“只要把凳子搬到柜子旁边,小明站上去,用拐杖一钩,气球就可以拿到了。“
教师回应:”嗯,说的真好,这样就能拿到气球,还很安全。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?“
又一位幼儿站起来,重复了相同的回答,教师同样给与表扬和肯定。如此,教师请了三四位幼儿讲述办法,幼儿除了语言组织稍有差异,给出的答案都是重复答案。
教学进行到15分钟,幼儿开始出现跟同伴窃窃私语,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。此时,教师总结“小朋友们说的真好,真会动脑筋,气球飞到柜子上,我们只要像小明一样先搬个凳子,再站上去,拿个拐杖或者差不多的木棒,一钩一碰气球就能飞下来了。我们要向小明一样,做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。”
活动结束。
参照教材二维码“中班数学活动《小兔分萝卜》”和“大班社会活动《成长的烦恼》”中的两个活动方案,为材料中的活动编写一个活动方案。
参考答案: